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百九十章 面貌(五)(3/3)

小说: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4-01-16 08:42:32
  

  “是啊,一切都是以经济为导向的。”史丹利自嘲地笑了笑,道:“其实我不必要这么惊讶的。我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农民增收吗?他们选择了对他们最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我们也无从置喙,反正现在国内谷物是过剩的,吃都吃不完。马铃薯、苜蓿、燕麦、蔬菜、芝麻、花生、豆类才是他们的最爱啊。”

  其实,正如史丹利所看到的,东岸农村正在起着非常深刻的变革。即便是在河西这类半生不熟的地方,靠近县城的乡下农作物的种植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麦、水稻的种植被大量抛弃,甚至就连不易收获的块根作物也在逐渐式微,因为农民们不确定是否能在收获季节雇佣到足够的非国民劳务工来帮忙。取而代之的是蔬菜种植业、苗圃园艺业及特色养殖业,以及由此衍生而出的乡间手工业,如制酪业、鞋靴业(用牲畜皮革为原料)等,这些经营活动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收入,让他们的劳动变得更有价值,因此麦田、稻田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甚至播种面积下降,也就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了。

  难怪各地方政府都在诉苦说土地财政维持不下去了,农民们购地的积极性不高,实在是不需要这么多地了啊。土地长草又如何?反正是公地,还能拿来放牧呢,又不用交税,对农民们来说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如今,基本上也就东方移民及转正的非国民劳务工有着非常强烈的购地倾向了,他们在旧大陆一直都是租种别人的土地,吃尽了苦头,因此心中存着一股对土地的渴求和执念,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他们。

  所以,外来移民还真的不能断了呢!毕竟本国出生的二代们购地积极性可不高!

  在城郊的农村转悠了整整三天之后,史丹利带着随从们返回了县城。他现在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与新华夏粮食较为宝贵的局面不同,谷物大量过剩的本土则是另外一副局面,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如此才能让农民们更好地增收,以尽最大可能让他们留在农村,不至于使得乡村大量破败,本已控制住的土地再度变成野生动物和土著的乐园。

  史丹利试着分析了一下,觉得在东岸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国,要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大抵上要做到以下几条:一、鼓励做大合作社,发展集约型农业,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增强他们的议价能力;二、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商品,并为其提供良种及种植指导,确保其获得稳定地收获;三、加强公路、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扩大其辐射的市场范围;四、做好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发展以牲畜为原材料来源的乡村手工业,像奶酪、奶粉、鞋靴、干果等商品的制造;五、以低成本生产大批高质量的农具、农机,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六、推广农业新技术,如目前正在小范围内流行的温室蔬菜、水果的种植等;七、鼓励发展乡村林业、渔业、石材加工等等,农民们可以就近工作,这有助于他们获得稳定的现金收入;八、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继续坚持提供低息乃至无息贷款,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九、对外国农产品提高进口关税,尽可能将其阻挡在国门之外;、十、对农民实行减税。

  史丹利认为,如果这十大条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的话,东岸农村还是可以续一波的。即便是在东岸这么一个工业蓬勃发展,以至于对农村产生绞杀效应的国家,这十条政策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再延伸开来讲,他甚至觉得可以组织专家来研究研究,如何在工业国维持农业不破败,说起来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要是能够提炼总结出理论,进而整理成书出版的话,说起来也是他史丹利的一大耀眼政绩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